正规配资公司排名 姚广孝辅佐朱棣发起“靖难之役”,搅翻大明风云腾起
1399年六月,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举兵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以血与火的方式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。他最终在南京登基,改元“永乐”,史称永乐帝。而在这场夺权风波背后正规配资公司排名,给朱棣出谋划策、推波助澜的,却是一位看似清心寡欲、实则胸怀大志的僧人。
在朱棣身边的这位僧人,就是姚广孝。他俗名姚广孝,苏州长洲人,家世为医。少年时便与佛道有缘,十四岁出家,师从名道士席应真,法号“道衍”。自幼他便潜心学习阴阳术数,遍访名山寺观,既通佛理,也熟稔道学。因见识广博,机智过人,被誉为饱学之士。姚广孝常年身着黑色僧衣,与朱棣喜好黑衣不谋而合,从此二人更显投缘。
姚广孝并非普通僧人。他自觉有匡扶天下之志,却怀才不遇。洪武年间,他曾有机会以僧人身份应试佛学官职,但觉得屈才,宁可作罢。返途途中,他曾在北固山留下诗句,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感慨。同伴听后讥笑他不像出世僧人,他却心有不甘,只是默然以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”自喻。
后来,朱元璋见他佛理深厚,便命他随诸王讲经。正是在这段时间,他第一次与燕王朱棣相识。两人一见如故,彼此都觉得怀才不遇,心意相通。临别时,姚广孝突然低声对朱棣说:“殿下,我要送您一顶白帽子。”朱棣心中一震,随即明白白帽寓意“皇”字。这句话等于明言:他愿意辅佐朱棣夺取帝位。朱棣本有此念头,被点破后更坚定了决心。
展开剩余61%不久,朱棣奏请父皇,带姚广孝随行至北平。表面上,他是庆寿寺住持,暗地里却常与朱棣密谈机要。朱元璋驾崩后,皇位传给建文帝朱允炆。朱允炆削藩动作频繁,诸王相继失势,朱棣也感到危机四伏。姚广孝趁机劝说:“机会来了,时不再来。”朱棣忧虑百姓支持建文帝,姚广孝却冷冷一句:“我知天道,何必顾虑民心?”并引荐相士袁珙、能人金忠为其助力。朱棣逐渐集结兵力,秘密训练,暗中备战。
1399年六月,建文帝因告变而派军进驻北平王府。当日大雨狂风,屋瓦纷落,朱棣大惊。姚广孝却泰然处之,说:“这是吉兆,飞龙在天,瓦片落地预示黄瓦将换。”朱棣这才下定决心,以“清君侧”为名,举兵讨伐朝廷。
“靖难之役”打了三年,过程险象环生。朱棣最初仅守北平、保定、永平三地,势力远不及朝廷。但姚广孝坐镇北平,出谋划策,数次力挽狂澜。济南久攻不下时,他断然劝阻朱棣,不要恋战,而应直取京城,并规划出详细路线。事实证明,此计正中要害,朱棣才能顺利南下,最终攻入南京,推翻建文帝,成就帝业。朱棣登基后坦言,自己的长处在于攻城作战,而姚广孝则在战略谋划上功不可没。
然而,三年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,血流成河。姚广孝在辅佐朱棣夺权的同时,也背负了无数杀戮的骂名。即便功成名就,朱棣加封他为太子少师、赐名广孝,他却拒绝享受荣华。朱棣想让他还俗为首辅,他坚决不从。赐府第、美姬,他也推辞不受。他似乎始终心怀愧疚。
功成返乡后,他没有迎来荣耀,反而遭到乡人冷眼,连姐姐都回避他。好友王宾见他,更直言:“和尚错了,和尚错了啊!”这一句话让姚广孝如坠冰窟。他终于意识到,自己虽成就帝业,却忘却了百姓安危,忽略了天下人的情感与利益。道家有言: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而是天下人之天下。”他默默低下头,心中生出悔意,发誓此后要尽力弥补。
永乐十六年(1418年),八十四岁的姚广孝在入朝觐见后去世。他的一生,既是助朱棣夺位的关键谋士,也是被世人指责的功过之人。纵有雄才大略,却始终无法摆脱心中的阴影与世人的质疑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正规配资公司排名 美防长下令!召数百名高级将领回国开会,特朗普却不知情?
- 下一篇:没有了